秋風秋雨
關燈
小
中
大
秋風秋雨
在康熙六十一年這個漫長夏天的末尾, 還有其他人收到了另外的好消息。
“這妮子……怎麽不早點寫信來呢?如今只怕都快要生了吧……”雲福晉口中這樣說著,卻忍不住用帕子按了按發紅的眼角。
信是關外的修儀送來的,上面除了幾句家常的話, 就是這個最重要的消息——據信中所言,修儀是足足等到三四個月,胎像穩固之後才敢落筆提起這件事;而從千裏之外到京城,路上又花去一個多月。
“他們夫妻既然去了盛京, 各種東西想來是能輕易備好的,你也不必太憂慮。”
都是做娘的人,又想到還在家的幾個孩子也到了定下終身大事的當口,兆佳丹若不免出聲寬解幾句。
或許是出於相似的心情, 珠福晉也點著手指算起來:“弘昌和靜儀一個十七一個十六,已經不敢再拖下去了。弘暾和嘉儀倆孩子今年都十三歲,也到了該考慮的時候……”
“至於弘晈往後的幾個,雖然眼下不急, 可遲早也會像今天一樣, 轉眼就要生兒育女了。”
時光就這樣一刻不停地飛掠過去, 哪怕是始終保留一絲旁觀者心態的蘇曉星, 也不能不為之動容。
而她同樣清楚, 弘昌和靜儀這眼看就要超齡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:那拉氏的小姐一直不見好, 在蘇曉星偶然聽到的風聲裏,似乎已經在商量著換一個略小幾歲的女孩作為議親對象。
至於靜儀, 她的情況就更尷尬些:雖然也是金尊玉貴的格格, 但容貌受損這樣的事情傳出去,加上她自己因此而對婚事產生的抗拒, 如此種種,也帶來了許多不大不小的麻煩。
“只不過……”蘇曉星在心裏自言自語著:只不過, 在他們兄弟姐妹面前最要緊的可不是這些小問題,而是日漸逼近最後也必將到來的那個大坎。
就像靜儀,目前的狀況雖然有點尷尬,可也許在一切風平浪息之後,給她做媒的人會擠破了頭——即使那時的她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“超齡”。
用茶水潤了潤略微發幹的喉嚨,蘇曉星繼續聽著姐姐們的閑話,但心思卻已經溜到了這西山小園之外的天地。
溫柔下來的風,已經漸漸將山中的林木染得斑斕多彩。而當樹枝上的葉子被浸透紅色或黃色後,就到了外出的貴人們回京的時間。
京郊如此,塞上的秋只會來得更早。
在日落時分,弘歷被引到了皇帝的禦帳裏。
七旬高齡的皇帝今天一早就起身,接連見了兩三批十幾位前來朝覲的蒙古王公;但這麽緊湊的安排,難免讓伺候在一旁的人擔憂——弘歷在磕頭起身之後,也就理所當然地湊到了皇瑪法的身邊去,嘗試用半生不熟的按摩手法緩解祖父的疲憊。
也許在一開始,皇帝是懷著隨時將其打發回去的心態,留這個孩子和他的幾個堂兄弟在身邊;但一年之後又一年,祖孫兩人卻漸漸形影不離起來。
皇帝的孫輩太多了,有的成人已久,有的方才呱呱墜地,其中絕大多數只是年節裏遙遙見過……
但就是這個兩年多以前湊巧冒出來的孩子,得到了皇帝在心中的兩字考評:不錯。
“……不少臺吉都說起大將軍王的事。”
皇帝的視線飄出賬外:“西邊用兵這麽些年,剪滅了一個噶爾丹,誰知他的餘孽仍要頑抗。”
“聽說十四叔在青海等地剿撫並進,準部恐怕大勢已去。”弘歷倒是不介意在這種時刻為十四叔說幾句小小的好話——上一輩的恩怨再多,到了他這裏,總是要以天下為重向前看的。
聽他這樣說,皇帝只是搖了搖頭:“這樣的話朕聽過不少,但眼前明擺著的是,這個準噶爾部,是塊難啃的硬骨頭。來,弘歷,跟朕到這邊來……”
轉過禦帳正中的臺座,一幅標註得格外詳細的蒙古諸部圖示正安置在龐大的屏風之後。
皇帝並沒有多說什麽,只是看著弘歷若有所思的神情,淡淡地出聲問了一句:“如果現下在青海的是你,你要怎麽處理這塊骨頭?”
弘歷的眼神裏多了一分凝重。他從來都堅信皇瑪法是天下的共主,可準噶爾這樣的部族留在西域一日,大清的皇威就會受到一次削減。
西陲不寧,更是會波及關外已歸順的蒙古各部,進而攪得內地也不安生……
或許依照皇瑪法和十四叔他們的想法,就算這塊骨頭再硬,只要花功夫去砸去磨,總有一天能把它打碎了揉進已有的版圖裏;但看著面前各部落交錯縱橫的草場領地,弘歷的心裏閃過一個念頭:既然這骨頭如此硌牙,那不如……直接讓其化作齏粉。
反正那些留下的空白,總會被再度填上的。
也許祖孫二人在那天還談了更多事情,又抑或是京城裏傳來了其他消息;總之,在皇帝從熱河起駕回鑾的同時,一封封旨意也隨之頒行天下。
“全直隸的糧庫倉儲……這可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完工的差事。”
撥了撥茶碗的蓋子,蘇曉星看著眼前許久沒見的人:“這時節去查糧倉河工這些事,也的確趕得巧——你什麽時候出發?”
“三天後。”胤祥也不瞞她:“這次會大動幹戈地讓四哥一個親王帶頭勘查,估計也是因為之前那件事情鬧得太大,不整頓一番沒法收場。”
那件事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:今年苦夏,無論是北方的頭一批收成還是通過江南漕運進京的糧食t,都不及往年的數額;而京城附近的官倉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,還要時刻備著賑濟大旱時的災民。
按理來說,糧倉裏但凡還有些往年的陳糧,拿出來短暫對付一下都綽綽有餘;但恰恰相反的是,這些糧倉非但沒有應上急,還被一層層挖出了天大的虧空,以至於京城裏旗兵的錢糧都斷了供……
事態發展到最後,居然演變成了南城旗人間的一系列鬥毆。
或許這樣的事不會像“舉子罷考”一類的事故,被有心人刻意記載下來廣泛流傳,但在某種意義上,這種事算得上更嚴重的“動搖國本”——再怎麽樣,八旗的鐵桿莊稼絕不能斷。
關於這些牽扯到滿漢旗民之分的事,蘇曉星的態度始終如一:哪怕她的心裏分析的再明白,她也不會對外發表任何意見。
於是當著胤祥的面,她只是點了點頭,表示自己聽明白了這些彎彎繞繞:“那……凡事當心,一路順風。”
“我這裏沒什麽可擔心的。”胤祥聞言一笑:“不過我瞧著弘昑念了這些天的書,也該學點算術了——到時候可能會有賬本子送過來,你領著他學學算賬。”
雖然把大錘扯了出來,但這人的意思還是明擺著。
即將被迫兼修財會專業的蘇曉星深深吸了口氣:“……既然你這麽說,那我盡力而為。”
胤祥用指腹蹭了蹭蘇曉星的耳垂:“誰讓你們那邊不分男女一律要教成人才,對吧?……好了,就算是能者多勞,也要記得好好保養身子。我——”
這突如其來的停頓倒是搞得蘇曉星一楞:“怎麽了?”
“……沒什麽。我可還有一堆事等著麻煩你呢。”
或許這並不是他當時的真心話——幾日後的蘇曉星總算得空,卻在入眠時不由得想起這句話來。
此時的窗外正風疏雨驟,那場缺席了一整個夏天的大雨,終於落在每一家每一戶的屋檐上。
在大雨下起來的前一天,聖駕回駐暢春園,而此時,已是康熙六十一年的十月十八日。
等這場漫長到似乎望不到頭的秋雨結束後,蘇曉星收到了一封僅有寥寥數語的信。
他們決定帶著初步的勘查結果回京城,請旨後再開始仔細算往前不知多少年的細賬。
然而,無論是這件事官面上的領頭人雍親王,還是表面上依然沒有什麽正經委派的胤祥,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受召去暢春園面聖。
直到十一月初九日,皇帝才恢覆了對臣僚的接見。
與此同時,一道旨意傳出來:今冬祭禮之事由皇子代行。
而被委以祭天重任的,是皇四子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在康熙六十一年這個漫長夏天的末尾, 還有其他人收到了另外的好消息。
“這妮子……怎麽不早點寫信來呢?如今只怕都快要生了吧……”雲福晉口中這樣說著,卻忍不住用帕子按了按發紅的眼角。
信是關外的修儀送來的,上面除了幾句家常的話, 就是這個最重要的消息——據信中所言,修儀是足足等到三四個月,胎像穩固之後才敢落筆提起這件事;而從千裏之外到京城,路上又花去一個多月。
“他們夫妻既然去了盛京, 各種東西想來是能輕易備好的,你也不必太憂慮。”
都是做娘的人,又想到還在家的幾個孩子也到了定下終身大事的當口,兆佳丹若不免出聲寬解幾句。
或許是出於相似的心情, 珠福晉也點著手指算起來:“弘昌和靜儀一個十七一個十六,已經不敢再拖下去了。弘暾和嘉儀倆孩子今年都十三歲,也到了該考慮的時候……”
“至於弘晈往後的幾個,雖然眼下不急, 可遲早也會像今天一樣, 轉眼就要生兒育女了。”
時光就這樣一刻不停地飛掠過去, 哪怕是始終保留一絲旁觀者心態的蘇曉星, 也不能不為之動容。
而她同樣清楚, 弘昌和靜儀這眼看就要超齡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:那拉氏的小姐一直不見好, 在蘇曉星偶然聽到的風聲裏,似乎已經在商量著換一個略小幾歲的女孩作為議親對象。
至於靜儀, 她的情況就更尷尬些:雖然也是金尊玉貴的格格, 但容貌受損這樣的事情傳出去,加上她自己因此而對婚事產生的抗拒, 如此種種,也帶來了許多不大不小的麻煩。
“只不過……”蘇曉星在心裏自言自語著:只不過, 在他們兄弟姐妹面前最要緊的可不是這些小問題,而是日漸逼近最後也必將到來的那個大坎。
就像靜儀,目前的狀況雖然有點尷尬,可也許在一切風平浪息之後,給她做媒的人會擠破了頭——即使那時的她真的成了不折不扣的“超齡”。
用茶水潤了潤略微發幹的喉嚨,蘇曉星繼續聽著姐姐們的閑話,但心思卻已經溜到了這西山小園之外的天地。
溫柔下來的風,已經漸漸將山中的林木染得斑斕多彩。而當樹枝上的葉子被浸透紅色或黃色後,就到了外出的貴人們回京的時間。
京郊如此,塞上的秋只會來得更早。
在日落時分,弘歷被引到了皇帝的禦帳裏。
七旬高齡的皇帝今天一早就起身,接連見了兩三批十幾位前來朝覲的蒙古王公;但這麽緊湊的安排,難免讓伺候在一旁的人擔憂——弘歷在磕頭起身之後,也就理所當然地湊到了皇瑪法的身邊去,嘗試用半生不熟的按摩手法緩解祖父的疲憊。
也許在一開始,皇帝是懷著隨時將其打發回去的心態,留這個孩子和他的幾個堂兄弟在身邊;但一年之後又一年,祖孫兩人卻漸漸形影不離起來。
皇帝的孫輩太多了,有的成人已久,有的方才呱呱墜地,其中絕大多數只是年節裏遙遙見過……
但就是這個兩年多以前湊巧冒出來的孩子,得到了皇帝在心中的兩字考評:不錯。
“……不少臺吉都說起大將軍王的事。”
皇帝的視線飄出賬外:“西邊用兵這麽些年,剪滅了一個噶爾丹,誰知他的餘孽仍要頑抗。”
“聽說十四叔在青海等地剿撫並進,準部恐怕大勢已去。”弘歷倒是不介意在這種時刻為十四叔說幾句小小的好話——上一輩的恩怨再多,到了他這裏,總是要以天下為重向前看的。
聽他這樣說,皇帝只是搖了搖頭:“這樣的話朕聽過不少,但眼前明擺著的是,這個準噶爾部,是塊難啃的硬骨頭。來,弘歷,跟朕到這邊來……”
轉過禦帳正中的臺座,一幅標註得格外詳細的蒙古諸部圖示正安置在龐大的屏風之後。
皇帝並沒有多說什麽,只是看著弘歷若有所思的神情,淡淡地出聲問了一句:“如果現下在青海的是你,你要怎麽處理這塊骨頭?”
弘歷的眼神裏多了一分凝重。他從來都堅信皇瑪法是天下的共主,可準噶爾這樣的部族留在西域一日,大清的皇威就會受到一次削減。
西陲不寧,更是會波及關外已歸順的蒙古各部,進而攪得內地也不安生……
或許依照皇瑪法和十四叔他們的想法,就算這塊骨頭再硬,只要花功夫去砸去磨,總有一天能把它打碎了揉進已有的版圖裏;但看著面前各部落交錯縱橫的草場領地,弘歷的心裏閃過一個念頭:既然這骨頭如此硌牙,那不如……直接讓其化作齏粉。
反正那些留下的空白,總會被再度填上的。
也許祖孫二人在那天還談了更多事情,又抑或是京城裏傳來了其他消息;總之,在皇帝從熱河起駕回鑾的同時,一封封旨意也隨之頒行天下。
“全直隸的糧庫倉儲……這可不是十天半個月就能完工的差事。”
撥了撥茶碗的蓋子,蘇曉星看著眼前許久沒見的人:“這時節去查糧倉河工這些事,也的確趕得巧——你什麽時候出發?”
“三天後。”胤祥也不瞞她:“這次會大動幹戈地讓四哥一個親王帶頭勘查,估計也是因為之前那件事情鬧得太大,不整頓一番沒法收場。”
那件事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了:今年苦夏,無論是北方的頭一批收成還是通過江南漕運進京的糧食t,都不及往年的數額;而京城附近的官倉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,還要時刻備著賑濟大旱時的災民。
按理來說,糧倉裏但凡還有些往年的陳糧,拿出來短暫對付一下都綽綽有餘;但恰恰相反的是,這些糧倉非但沒有應上急,還被一層層挖出了天大的虧空,以至於京城裏旗兵的錢糧都斷了供……
事態發展到最後,居然演變成了南城旗人間的一系列鬥毆。
或許這樣的事不會像“舉子罷考”一類的事故,被有心人刻意記載下來廣泛流傳,但在某種意義上,這種事算得上更嚴重的“動搖國本”——再怎麽樣,八旗的鐵桿莊稼絕不能斷。
關於這些牽扯到滿漢旗民之分的事,蘇曉星的態度始終如一:哪怕她的心裏分析的再明白,她也不會對外發表任何意見。
於是當著胤祥的面,她只是點了點頭,表示自己聽明白了這些彎彎繞繞:“那……凡事當心,一路順風。”
“我這裏沒什麽可擔心的。”胤祥聞言一笑:“不過我瞧著弘昑念了這些天的書,也該學點算術了——到時候可能會有賬本子送過來,你領著他學學算賬。”
雖然把大錘扯了出來,但這人的意思還是明擺著。
即將被迫兼修財會專業的蘇曉星深深吸了口氣:“……既然你這麽說,那我盡力而為。”
胤祥用指腹蹭了蹭蘇曉星的耳垂:“誰讓你們那邊不分男女一律要教成人才,對吧?……好了,就算是能者多勞,也要記得好好保養身子。我——”
這突如其來的停頓倒是搞得蘇曉星一楞:“怎麽了?”
“……沒什麽。我可還有一堆事等著麻煩你呢。”
或許這並不是他當時的真心話——幾日後的蘇曉星總算得空,卻在入眠時不由得想起這句話來。
此時的窗外正風疏雨驟,那場缺席了一整個夏天的大雨,終於落在每一家每一戶的屋檐上。
在大雨下起來的前一天,聖駕回駐暢春園,而此時,已是康熙六十一年的十月十八日。
等這場漫長到似乎望不到頭的秋雨結束後,蘇曉星收到了一封僅有寥寥數語的信。
他們決定帶著初步的勘查結果回京城,請旨後再開始仔細算往前不知多少年的細賬。
然而,無論是這件事官面上的領頭人雍親王,還是表面上依然沒有什麽正經委派的胤祥,都沒有在第一時間受召去暢春園面聖。
直到十一月初九日,皇帝才恢覆了對臣僚的接見。
與此同時,一道旨意傳出來:今冬祭禮之事由皇子代行。
而被委以祭天重任的,是皇四子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